当前位置:首页
履职尽责显担当 凝心聚“绿”绘华章
——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2024年我市PM2.5同比改善9.5%,改善率营口地区排名第一;全市列入考核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比例100%;农业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2025年3月26日,大石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是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守护绿水青山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关切,创新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打好监督“组合拳”,持续发力助推市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生动实践。
从“接力跑”到“耐力赛”,持续监督靶向解题
“十四五”期间我市关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是什么?”“我市对于历史遗留的无主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当前取得的治理成果有哪些?”……2024年,八届人大第二十一次常委会上围绕“闭坑矿山生态治理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开展专题询问,面对矿山生态修复问题的提问,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室负责人表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完成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完成废弃矿山复绿图斑423个,面积23337亩;生产矿山按照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完成年度治理工作。”这场持续一个小时的“环保会诊”,既是一次真刀真枪的监督问政,也是市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人大职能定位,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民主监督新路径,以监督为抓手,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依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担当”。

自2019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后,市人大常委会便将此项工作列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事项,连续7年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交意见30余条,形成审议意见转市政府及时办理,督促市政府通过多路径提升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体系化综合治理。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监督,实现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全覆盖。先后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城乡规划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切实提升监督质效,督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
从“看过程”到“见实效”,紧盯问题精准破题
监督的生命力和落脚点在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热点,响应群众生态环境诉求,强化督办落实,清单式督办、台账式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大石桥市整改任务22项,现已完成整改16项,其余6项整改任务,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大石桥市整改任务9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聚焦生态环境治理领域。2025年9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及菱镁行业窑炉达标治理工程完成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周家镇白磊沟建筑石矿、官屯镇临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询问企业负责人整改措施的执行细节,重点了解生态环境整治和菱镁行业产能置换、窑炉升级改造进度等方面工作。调研发现,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制定《大石桥市菱镁企业综合整治工作细化方案》,借鉴建筑工地“雾森系统”探索在厂界、窑体等部位安装固定喷洒装置,已安装127家。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方式提高菱镁企业管理水平,共计检查菱镁企业678家,发现环境问题300个,已整改完成。
聚焦城市建设领域。为推动城市更新条例落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碧海名都南巷道路改造工程、水果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和红旗东路口袋公园,详细了解城市更新改造等情况,执法检查组结合我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出了11条意见建议,经过梳理形成了强化组织推进,加大“条例”宣传普及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充分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等4条整改措施的审议意见。同时,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工作,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52次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辽宁省城市更新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目前,市住建局牵头协调市民政局、文旅局等8个部门及4个街道,编制完成《营口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实施方案(2025-2027年)》,成功将大石桥市12个重点项目纳入其中,项目总投资估算达4.3亿元,有效推动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水环境保护领域。“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包括哪些区域?管网配套能否确保应收尽收?”“当前出水水质执行的是哪一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稳定达标情况如何?”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大石桥市有色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北控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质净化工程(一期)现场调研时,与在场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厂方管理及技术人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连续抛出了多个问题,力求以现场切口小、挖掘深的讨论,充分掌握该厂污水处理现状,为深入推动污水治理行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常委会的监督助推下,永安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南楼、有色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南楼工程总量已完成50%,有色园工程总量已完成55%,大旱河水质明显改善。
从“聚民意”到“变满意”,代表建言有效答题
代表议案建议是人民的心声,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搭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推动人大代表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选取生态环境方面的代表建议重点督办、跟踪督办、一抓到底,不断提高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实效,推动大石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针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李鹏宇代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投入的建议》。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建议督办力度,在八届人大第十次常委会上,专题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督促市政府加快构建完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体系。大石桥虎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21年扩建完成,二期工程已扩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量为300吨每日,库容300万立方米。农村生活垃圾从2022年11月开始,由第三方辽宁风景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将13个镇垃圾中转站垃圾转运至虎庄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幅提升了大石桥市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收集、及时转运、无害化处理,持续促进大石桥市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生态优美、幸福宜居镁都。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代表们共提出生态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19件,截至2024年12月底,19件环保类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通过高质量办理,代表所提建议从纸上愿景变为现实成果,推动解决了一批制约大石桥市生态环境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办出了为民情怀,增进了民生福祉,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履行环境保护监督之责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未来的环保之路上,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履职,持续助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美丽家园,满足全市人民对碧水蓝天美好环境的热切期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