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推动代表参与基层治理 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效
近年来,沈阳市于洪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代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一、搭建履职平台,为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支撑
优化代表“家站点”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家站点”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工作方式和组织保障,明确了“八有”建设标准。各街道人大工委严格按照于洪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制定相关制度、落实建设标准、安排专人负责,加速推进“家站点”迭代升级,确保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档卡齐全、设备保障。
打造特色代表专业小组。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按领域动态调整了法律服务保障、社区治理、教育卫生等10个代表专业小组。将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邀请专家论证等方式,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议,既解决了基层治理中“专业性不足、协调力不强”的痛点,也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更精准、作用更实在。
建成全市首个主题公园。于洪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位于南阳湖街道恒大社区,总面积6913平方米。公园以“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方式,让群众在休闲互动中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成为基层治理的“微平台”。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的功能设置,这里成为代表接待群众、收集民意的“流动站点”,也是邻里协商解决小区问题、共同商议社区规划的“议事空间”。“公园+治理”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治理场所的局限,让民主协商更贴近群众生活,让基层决策更能反映群众真实需求,从而推动治理方式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双向提升。
二、完善工作机制,保障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有序开展
健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机制,以制度化推动“两个联系”走深走实。实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轮值制,充分调动每名委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延伸联系路径,将全区1900多名基层网格员全部纳入联系对象,并将每季度的25日设置为“代表接待选民日”,组织代表走进社区食堂、于快小哥爱心驿站、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等惠民场所,面对面倾听民意、汇集民智。通过召开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座谈会、加大履职优秀代表宣传力度等方式,引导代表走进基层单元,开展一线监督察实情,实现问题化解在基层、共建共治在基层。
规范意见建议办理机制。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答复、评价等工作流程,建立“开门办理”机制,全面实现“办前有联系、办中有沟通、办后有回访”。成立由常委会主任统筹领导,副主任牵头的4个督办小组,采取现场视察、调研、听取汇报、与代表座谈、“面对面”协商等形式,有力地推进了《关于增设人行道方便居民出行的建议》《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等代表建议的解决。
健全代表参与激励机制。制定代表履职考核办法,从参加会议情况、提出建议质量、联系选民情况、参与治理成效等方面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代表和推荐连任代表的重要依据。每年对优秀代表进行通报表扬,激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代表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推动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三、强化措施保障,提升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能力
持续加大代表培训力度。制定年度代表培训计划,采取集中授课、外出考察、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代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法律法规以及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每年举办代表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代表500人次以上。
始终提供工作经费支持。将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名代表每年2400元的标准落实代表活动经费,从制度层面消除了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后顾之忧,让代表能够更专注于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从而更好地将群众意见融入基层决策过程,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民主化水平。
不断加强参与治理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展示代表履职风采,营造全社会支持代表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每年在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各级媒体发表代表工作宣传稿件10篇以上,提升代表工作的影响力。
四、丰富活动内容,激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活力
落实省市人大工作部署。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三为一做”实践活动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开展“发挥桥梁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实践活动,深化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协同联动,增进代表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代表“上联部门、下联群众”,不断激励、提升代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活力。今年以来,先后围绕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等议题召开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组织代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有效路径,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主题活动提升履职质效。组织开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百名人大代表联系万名人民群众” 主题活动,推动人大代表更主动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 “声音” 转化为推动工作的 “思路”,让代表履职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推动解决一批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让治理更精准地对接民生需求。区人大代表张浠震把履职重点放在为企业服务上,定期走访区内企业,为企业“嗅商机、寻合作”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区人大代表于厚亮常态化开展高质量的法律咨询服务,运用法律专业知识调解群众矛盾;区人大代表姜广祥组建爱心车队,关爱特殊乘客,资助贫困学子,救危扶困显担当;区人大代表那阳坚持以文化促两邻,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
履职热情融合基层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将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与基层治理需求深度融合。以“先锋姿态”激活治理动能、破解基层难题,以“行动自觉”强化协同共治、凝聚治理合力,以“履职实效”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人大代表主动下沉基层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治理痛点,通过实地调研、蹲点走访,组织群众参与协商,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家门口”服务,让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协同”,显著提升基层治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市人大代表李玲、区人大代表王旭初等积极投身爱心广场建设,助力公益事业发展;市人大代表宋翠玲、区人大代表张晓悦等,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优势,服务保障社区治理,协调解决各方矛盾问题,推动发展群众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区人大代表于铁、刘莉、从彪、张勇男等,分别在卫生、养老和推动全民健身等领域发挥各自作用,助力基层治理。
通过推动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沈阳市于洪区人大常委会有效发挥了代表在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于洪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